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 正文
现代音乐学院教学质量周报(第6期)
发布时间:2020-06-03

2019-2020第2学期第12-16周,时间为(5月6日-6月2日)

5月6日—6月2日,根据学校第10期教学周报关于线上课程建设、教学持续改进、线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的具体部署,我院持续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推进。此外,重点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对全院常规教学工作室进行统筹规划,合理构建课程细化分类。

一、严谨组织,确保线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现代音乐学院于5月15日举行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2016级音乐学专业、2018级音乐学专升本共计83名学生参加了答辩,现代音乐学院张晓娟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5月15日下午,答辩利用会议远程视频技术平台进行,4组答辩小组的答辩工作同时进行,每组由答辩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答辩工作,虽为线上答辩,但程序与线下答辩一致,过程严谨规范,井然有序。毕业生围绕毕业音乐会的设想、构思、完成情况以及毕业音乐会报告的撰写内容进行具体陈述,答辩老师则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就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以考察学生四年来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答辩给出每位同学的答辩成绩。

线上答辩的首次尝试,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整个答辩过程均通过EV录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助于后期的复查与监督,倒逼论文答辩提高标准。最终,我院综合考量学生的各部分成绩,推选了两名毕业生的作品作为优秀毕业设计提交学校。

二、持续改进,多措并举确保线上教学效果

在经历了十几周连续的线上教学后,老师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线上教学从最初的新奇有趣感,逐渐开始呈现学习疲乏感和焦虑感。为了鼓励同学们能平稳度过疫情期间在家的线上学习过程,教师们鼓励同学们在提交完本周作业后,周末适当放松,提倡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舞蹈教研室老师在学生微信群推荐学生看一些舞剧,让学生们换个方式学习舞蹈,音乐教研室老师在教学技能的同时着重增加了丰富的实践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授新课接近尾声,专业课程主要是多巩固旧的知识点,针对所提供的图文+视频以及动作路线分解图,学生们反复练习课程内容,同时部分课程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采取腾讯会议视频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质效有了一定的提升,对知识点的消化也越来越快,所提交的作业进步明显。

三、专创融合,开展线上培训探索金课建设

为了全面深化创新教育改革,通过金课推动专创融合,探索专业与创新融合教育发展的路径,培养“敢闯会创”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5月22日下午,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赖静静为我院全体教师在线上作《音乐学院专创融合探索》专题讲座,从审时度势、三省吾身、穷理尽微、通权达变四个方面就专创融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授。

四、优秀案例,推动课程改革及课堂建设

《声乐基础》、《声乐演唱》课程本学期老师主要通过微信“小打卡”程序,对学生每日声乐练习的音视频进行线上点评指导,以练促学、以评促教,让学生在“圈内”进行良性竞争,使学生增加练习时间,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研室主任李月华老师在经过数周的线上教学后,积累经验勇于挑战线上实践的难点,先尝试了在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首场“云习唱会”,打破地域限制,并邀请艺术系往届校友共同参加,使学生累积舞台表演经验在交流中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在第一次尝试成功后,李月华老师为响应学校文化艺术建设的号召,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思政教育引进课堂,发起了以“乐颂爱国情”为主题的音乐会。音乐会曲目选择了如歌剧《长征》选段、《共和国之恋》、《祖国,慈祥的母亲》、《多情的土地》、《共筑中国梦》等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不仅在演唱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线上声乐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