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舞蹈的传承和研究,促进我院“非遗舞蹈进校园”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让更多的师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我院经过前期赴闽安村调研,与马尾区文旅局深入研究确定福建非遗舞蹈板凳舞编创、展演项目。
5月28日上午,马尾区文旅局非遗文化节目项目负责人范老师一行来到我院,与我院总支书记朱恬恬及舞蹈学专业教师李诗雨、朱增辉共同探讨非遗舞蹈编创的相关事宜。会上,就舞蹈编创细节、音乐选择、参与学生选拔等细节达成了初步共识。
闽安板凳龙、八将舞、藤牌操等都是闽安村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阳光学院学生参与闽安板凳龙、八将舞、藤牌操节目的排练,在闽安“千叟宴”等重要节庆进行表演,以此展现马尾传统文化。
板凳龙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是闽安古镇农村村民利用冬闲时节把村民开展文娱活动,后来发展成节庆活动,特别是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必举行该项活动,其中要数正月十五晚最为壮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着板凳龙游街走巷,队伍浩浩荡荡,每经一户家门,主人便合家相迎,燃放鞭炮焰火。
八将舞作为闽台两岸民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传统民俗节目闽安八将舞为闽安水师将士首创。千百年来,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闽安自古就是祖国东南沿海政治和军事重镇。
藤牌操又称藤牌阵、藤牌舞,是一种始于明朝的传统民俗舞蹈。闽安的藤牌舞的藤牌舞则注重阵式演练。相传,藤牌舞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
目前都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演。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特别开展筹备这一合作活动,让阳光艺术学子参与融入其中并将非遗文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年轻化,与时代接轨,让它能够让更多年轻人欣赏与喜爱,更好地传下来、走出去。
阳光学院现代音乐学院
2020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