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儿童教育学院
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 正文
艺术系教学质量周报 (第4期)
发布时间:2020-04-07

艺术系教学质量周报

(第4期)

(2019-2020第2学期第6、7周,时间:3月23日-4月3日)

3月23日-4月3日,根据学校第6、7期教学周报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安排,我系严格按照学校周报的要求,由张晓娟主任牵头,统筹部署安排各项工作。第一,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深入检查,检查范围100%覆盖本学期所开设的所有线上课程;第二,围绕“如何建立艺术系教学持续改进机制”这个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等方式开展专业分小组讨论,全系分教研室讨论到全系最终的大讨论等各个环节及多轮讨论,最终拟定了我系教学持续改进机制的相关方案,在后续的工作中也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具体如下:

一、建立艺术系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一)建立艺术系课程评价标准

按照大课、技能小课对课程进行分类,建立不同课程类型的对应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评价(满意度测评)与同行评价(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方式等课程要素以及教师所开展的CQI行动。

要求每一位教师就本学期开展的教学工作开展CQI行动,内容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平台、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理念等,重点要放在课程实施上,即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对改进上,并形成文字上交。上交时间拟一个学期2次,分别为第8周(期中)与第16周(期末)。在下个学期的期末提交一个CQI总结,重点放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以及CQI本身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制定艺术系CQI工作计划

每学期至少召开4次教研组的CQI研讨会,4次教研室的CQI研讨会,2次全系范围的CQI研讨会。将每次研讨的内容形成会议纪要,提供给艺术系全体教师参考,以便不同专业小组直接的学习、借鉴。

艺术系已经于4.4—4.6集中开展专业小组为单位的教研研讨会,共分为声乐组、钢琴组、民乐管弦组、理论大课组、MIDI音乐与流行音乐组、舞蹈组6个小组进行研讨,针对目前已经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经验交流,并形成文字的总结材料。

(三)课程评价的主要途径

1.同行评价

由艺术系教学督导小组对本学期开展的所有线上课程进行100%全覆盖的检查,每一位督导组成员对接5—8门课程,做出课程评价,并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应的教师,并对这些课程进行持续督导,跟踪改进的情况。

2.学生评价

针对目前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全系范围的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测评,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优秀课程案例进行分享与推广,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较差的课程组织系教学督导组老师进行多人次的重点检查,并要求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相关建议进行整改。系教学督导组将持续重点关注这些课程后续教学改进的效果,并在2-4周时间后对这些课程再做学生的满意度调查。

参与本次调查的有效填写人数为256人,占全系人数的97.7%,学生反馈的整体效果乐观,其中约97%的同学已适应线上教学,约96%的同学对线上教学的质量是满意认可的,约78%的同学希望在正式开学后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此次调查中,学生比较认可的学习平台是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及雨课堂等,这也为老师在选择平台开课时提供了很有效的信息。

(四)制定并执行学期预警机制

规定每学期的第8周(期中),任课老师应根据前半学期学生的考勤、作业及学习情况进行核查统计,如发现学生有期末考核不达标倾向者,应统一报备教研室留底,并由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共同向学生传达学业预警警示,加强这些学生的督导与帮扶工作,将毕业班的学业困难帮扶工作提前,在各个学期中分解解决,及时解决学生学业上的问题与困难,对学生因为考勤等过程教学导致的挂科问题进行提前干预。艺术系已经设计了课程的学情统计表,每门课程可根据基础模版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本学期的第一次学情预警工作已有序开展。

二、音乐学专业教学教研情况

(一)开展教师的CQI研讨会

根据学校第7期教学周报要求,推进教师的CQI行动,为了提高音乐学专业分为五个小组,针对目前开展的线上课程开展CQI研讨。主要问题与举措如下:

1.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可适当采取上传视频资料的方式进行学生作业的反馈。

2.针对不同程度性质的作业以及涉及到的重难点,教师可适当将作业转至讨论组,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3.教师应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对不按时完成作业先提醒,如未改正一定要上报系里做学情预警。

4.客观题可通过平台设计,将问题自动化批改,减少教师工作量。

5.针对微信视频上课的课程,会出现网络不通畅导致授课效果不够理想,教师们也采取很多方法,例如在每周的中间让学生发完整的演奏视频,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上课就会比较有针对性;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差或部分作品的情绪处理、气息的运用等细节的处理比较困难,可以前期要求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后期面授。

6.声乐课的教学是每日学生根据各专业老师的作业内容进行线上打卡(提交音视频作业),老师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经过6周的实施,发现其优点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例如:督促学生每日练习专业;音响效果不会失真,对声音的辨别较准确;没有面对面的教学,会使学生更为放的开,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练习;认真用心的学生进步大。但是能力的提升需要过程,每日打卡,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会很快的解决掉,老师点评过多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不认真的同学作业质量不高,进步不大;学生之间互动不够。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将持续改进调整:老师可根据学生程度或完成作业情况决定点评天数,由原来的每日点评改为一周不少于三天点评;教学形式依然以小打卡为主,但可根据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情况增设云习唱、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视频直播、声乐作品赏析、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7.部分学生由于网络问题,可能出现作业延迟接收或者提交不进平台。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不可控,不能够很直观地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雨课堂平台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点击量。

(二)多次召开会议,针对2020届毕业实习的方案进行探讨,现确定学生结合前期学习成果、艺术实践等制定毕业实习工作计划代替毕业实习。MIDI音乐制作与录音方向的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云实习。

三、舞蹈学专业教学教研情况

(一)根据学校的要求及系里工作安排,舞蹈学专业对本学期所有的在线课程的授课情况(包括视频、PPT、作业批改情况等)进行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1.专业课采用图文+视频、PPT+视频的形式进行讲解知识点,内容清晰,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批改及时,并对每份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

2.不足:①大部分课程章节任务点都有一些学生未完成,测验中的考点基本都是章节中知识点、任务点,部分同学犹豫忽视章节的任务点而导致测验时答题错误,建议在发布作业时设置完成章节任务点才能提交作业,提高学生浏览知识点的时长,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②学生上交的作业质量较低,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由于该课程风格性民族元素动律突出,在学生自主线上学习➕腾讯会议视频讲解的方式下,学生还是无法快速的掌握动作形态特点,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效果不尽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减慢教授新课的速度,以及减少新课知识点,习。

(二)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学情统计。专业课中作业完成量较高,测验参与度较好,但有些课程也存在个别及少数学生未作答的情况。就学期预警这一项工作,目前所有舞蹈学专业学生未出现学情预警的情况。

(三)向学生发布线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线上课程的设计、教师布置作业量及批改情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情况满意度很高,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反映《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而且大部分学生更希望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专业课程情况进行分类,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课程采取降低难度,减少新知识点,巩固旧知识点的方法,作业量较多的课程减少作业任务,适当增加章节任务点浏览任务。

附件1:阳光学院艺术系线上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表



艺术系

2020年47